標準
ISO 17556
ASTM D5988
條件
室內室溫
(20~25℃)
目標
2年分解90%up
標準
EN13432
AS 5810
條件
室外常溫
(20~30℃)
目標
180天崩解90%up
365天分解90%up
標準
EN13432
ASTM D6400
條件
高溫
(56~60℃)
目標
84天崩解90%up
180天分解90%up
在國外,近年的循環經濟趨勢是將PLA應用於食品包裝、衣著等用途。如日本的Family Mart和York Benimaru等大型生活通路的食品包裝與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的冷飲杯,也改用可回收、由生物基構成的PLA。在中國、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義大利、印度等國家也大量使用作為傳統塑膠替代品。
PLA(Poly Lactic Acid),中文名稱為聚乳酸、玉米澱粉樹酯,在坊間
常被控7大不同的罪狀,但事實並不是如此。
陳立信
愛循環-i Circular
康得隆發展實業有限公司執行長
Q、PLA不經特殊處理就無法自然分解?
有人說「PLA需要特定設施來處理(堆肥設施)才能分解,沒法不經處理、直接在自然界裡分解,所以不應該用。」這樣對嗎?
廚餘、糞便、衛生紙等可以在自然界分解,但是所有的人都反對這些東西隨地亂丟、製造污染。任何人類的廢棄物皆需特定的設施條件來善後(連我們用過的水都要污水處理廠處理後,才能流放到大海啊!)所以拿這一點來反對PLA,是沒有道理的。更何況用後的PLA是可再利用的資源,不是垃圾。所以不丟棄於自然界,將其回收處理是完全合理的。
Q、台灣沒有堆肥設施來處理回收的PLA?
有人說:「台灣沒有堆肥設施,來處理回收的PLA」,這是真的嗎?
台灣不是沒有堆肥設施,各縣市受中央補助的公立堆肥場就有49處、其他在農委會登記有案的堆肥場或工廠也有156家,合計全台超過200多處的堆肥處理設施,這都是現成的資源,為何不善加運用呢?真正的問題在於,現行法規不允許PLA進入這些堆肥場,讓它成為堆肥製作原料,所以只要政府修改法規,這個問題就可以突破!
Q、使用玉米製造的PLA會造成糧食短缺?
有人說:「製造PLA使用玉米,與民爭食,會造成糧食短缺」請問這是真的嗎?
製造PLA不一定要用玉米,甘蔗、樹薯、甜菜根等富含醣類的農作,都已實際應用在PLA大量生產。另外,利用農林業廢棄物,例如甘蔗渣、麥稈稻草、木屑等等來製作PLA,也都已實驗成功。
目前製造PLA所需玉米用量一年只有數十萬噸,佔全球玉米總產量不到0.03%,對全球玉米市場的影響極其有限。全球玉米年產量可達11億噸。
全球飢餓問題是因為糧食分配不均及浪費所造成,問題不在PLA。根據聯合國糧農總署的調查,先進工業國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是被倒掉、浪費掉,這些食物足以養活全球10億飢餓人口。
Q、分解PLA會造成溫室氣體擴散?
PLA分解產生甲烷,會造成溫室氣體擴散嗎?
PLA只有在「無氧環境」條件下分解才產生甲烷,例如密閉式發酵槽內,刻意讓PLA分解出甲烷,成為沼氣後,再去做燃料或發電,成為綠色能源。國內核能研究所在這方面已實驗成功且具備技術應用能力。
Q、PLA外型顏色難分辨,回收不只耗時更難分類?
有人說:「PLA外型顏色跟塑膠難以辨別,造成一般消費者、商家在資源分類上的困擾,回收處理業者也要耗費人工來揀選,而且容易造成塑膠回收摻雜PLA」。真的是這樣嗎?
這個問題分下列幾方面來釐清:
1、各縣市環保局或廢棄物回收業者對一般家庭及商家的要求,是把各種塑膠容器歸於同一類,不用再細分。送到廢棄物揀選廠後,再進行各種塑膠的分類。所以,一般民眾、商家根本不存在所謂塑膠分類辨識行為,顯然是個假議題。
2、廢棄物揀選廠目前已大量使用「近紅外線(NIR)自動高速分選機」,可快速準確分離各種不同塑膠材質(包括PLA),不依賴人工、肉眼做辨識。所以,在現行廢棄物回收運作體系,對PLA的辨識分離應該不是問題。
3、除應用上述精準的分選機外,透過制度面的設計,也可大幅降低PLA與其他種類塑膠混雜的機會,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回收系統。譬如,規定全國透明冷飲杯或透明蛋盒一律採用PLA,如此單一的用途上只有單一的材質成分,應可大幅提升分類的效率跟準確度,也能大幅提升PLA的回收率。
Q、反正最後也是拿去燒,PLA跟塑膠根本沒差別?
有人說:「目前PLA容器用後大部分送去燒掉,跟塑膠容器沒什麼兩樣,那何必換用PLA?」真的是這樣嗎?
按照目前碳排放計算規則,如果二氧化碳是屬生物材料或生物基材料的燃燒產物,則被認定為「碳中性二氧化碳」,這不會增加生物圈的碳濃度,所以有「零碳足跡」的好處。
因為PLA當中的碳元素都來自於農作物,農作物當中的碳元素又都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經由光合作用而產生的。所以,PLA產品用後拿去燒掉而產生的二氧化碳,也只是把原先從大氣中取出的量釋放回去而已,一來一往的結果,碳足跡是0。相較之下,石化塑膠就完全是另一回事,燃燒塑膠就等於把埋在地層深處的碳全挖掘出來、釋放到大氣層,產生嚴重的碳排放。
Q、PLA在推肥中需要近60℃才分解,耗能不環保?
有人說:「PLA在堆肥中,要特別加熱到近60℃才能分解,條件嚴苛且消耗能源」,真的是這樣嗎?
堆肥堆積醱酵期間,由於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產生高熱,堆肥溫度就隨之增高到60℃~70℃,高溫維持太久不利微生物的繁殖,需定期翻堆或曝氣使其降溫。所以堆肥腐熟過程自然提供了PLA分解所需環境條件:溫度、微生物等,不需要特別加熱、不需要消耗能源。
引用來源:
食力/HOME/食科學/食包裝/食包裝內文 2021/09/30 讀者投稿
【投書】坊間常見PLA七大罪狀,別輕信!
感謝 康得隆發展實業有限公司 陳立信執行長 授權轉載